大宋宣和八年正月二十一日,當上元節的這場大變終於從東京汴梁擴散到整個京畿地區,被更多人所知悉驚嘆的時候,京師朝野卻再度有劇震傳出,而且這一回靠著朝廷主動擴散消息的緣故,這一系列事情的散播速度比之前更快。筆硯閣 m.biyange.com
首先被大家所注意到的,自然就是那一連串只要是大宋子民都很是熟悉的名字已被列上了重犯斬決的名單——蔡京、梁師成、楊戩……這自然就引得了所有人的叫好與歡呼,大喊陛下聖明。
然後則是對孫途及其所部討賊軍的正名,天子已特意下旨,承認他們的起兵之舉乃是為國盡忠,不但無任何過錯,而且是立下了大功勞。而作為此番勤王清君側的主力人員,自孫途而下的一干將領官員都得到了破格提拔——
孫途,作為整起事件的主導者,整支勤王之師的主帥,自然當居首功。再加上他早前就在北方屢立戰功,敗遼破金,奪回幽雲十六州,論起功勞堪稱大宋立國百年所未有,自然是要大加封賞才行。
於是,天子當殿就宣布封孫途為越王——結果卻被孫途極力推拒,稱大宋從未有活著的異姓王,故而才降了一格,封作越國公,食邑三萬戶,其規格幾乎與親王相當。除此之外,他更被加封為三公之一的太尉,掌管樞密院及天下兵事,算是真正把大宋軍權一把抓在了手中。
光這兩項封賜就已開大宋百年之先河了,因為自打太祖立國以來,還沒有出現過如此年輕的國公,更未有一個武將能真正掌握樞密院及天下兵事了,完全就是打破了百年成規,祖宗家法了。與之一比,再追加孫途山東江南兩地節度使的封官就實在算不得什麼了。
當然,這一系列的身份落實之後,孫途算是如今大宋朝最有權勢的那一個人,明眼人都清楚就是天子恐怕都已經在這位新任孫太尉的掌握之中了。
有孫途那耀眼的官職身份掩蓋,其他人的封賞反倒不是那麼醒目了——童沐,一個才三十出頭的年輕人竟直接入政事堂做了參政,並掛上了吏部尚書的兼職;黃文炳,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地方小官,竟被封朝廷轉運司轉運正使,兼戶部尚書。此二人一下就把朝廷的政權和財權全部納入手中,成為了朝中除了孫途之外,最有權勢之人。
宋江,一個小吏出身,還當過幾年土匪頭子的小人物,得封太傅,掌兵部。
董平,之前只是一州都監,卻在此時魚躍龍門,成為幽州節度使,掌北邊諸軍兵權,不日便將出發北上。
魯達、武松,兩個被許多人視作一介武夫的傢伙,卻被委以重任,入殿前司任左右殿帥,執掌拱衛京師安全的禁軍大權。
……還有太多跟隨孫途起兵的官員將領得到了超擢提拔,讓無數剛得到消息的人們直看得眼花繚亂,都分不清誰是誰了。甚至都有人笑稱,得虧這一次孫途他們把朝中幾十上百的官員一網打盡,從而空出了不少職位來,不然只怕這些「功臣」都未必夠分的了。
當然,對許多人來說,這一切其實也是理所應當然的事情,孫途這一場名為勤王清君側的軍事行動說到底只是朝中文武之間的一場搶班奪權的爭鬥而已,所以隨著孫途的成功入主,他及部下人等自然是要迅速瓜分勝利果實的。
甚至對許多讀書人或地方官員來說,孫途他們的這[久久 fo]一舉動完全就是非法謀逆之舉。只是現在他們正當勢,就連天子都在其掌控之中,才讓他們能以名正言順的途徑搶奪諸般官職權位,而其他人對此卻是沒有半點辦法。
半月後,當大家還在討論著孫途此舉是否和前朝的曹操之流的作為相似時,朝廷又頒下了一道更叫無數文官和讀書人無法接受的詔令——自今日開始,地方廂軍和鄉兵皆直屬樞密院管轄,地方知府等官員不得再插手軍務,軍糧等軍中物資也由朝廷統一配發,地方衙門不得過問。
這算是徹底把軍隊從文官勢力的桎梏中解脫了出來。當這一道詔令傳於天下後,自然又引發了一陣反對討論,但在朝廷的強自命令,以及那些武將們的一力擁護下,任是之前再有權勢威信的地方官員,這回也只能接受自己從此再不能插手軍務的事實了。
而這一招還在無形中化解了一場可能到來的動盪。就在孫途全力控制朝中大權,並率先把軍隊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時,兩淮西南等地已有不少地方官員在密謀串聯,想著再一次起兵勤王,把孫途這個只為武將張目的奸佞給解決掉。
且不說他們麾下的兵馬到底有沒有這個能力,一旦真就讓他們串聯成功,並迅速起兵的話,大宋天下必然再起動盪,說不定戰火連綿個幾年都是有可能的。但是,隨著這一紙詔令的下達,他們的全盤計劃也就徹底煙消雲散了。
淮南一地的幾名州府官員還妄圖掙扎一番,想要強行從部下武將手中奪取兵權。可結果,他們才剛有異動,就被那些武將來了個先下手為強,他們的衙門反被城中駐軍一個包圍,眾官員及其親信人等悉數被抓……
要是放在之前,受了多年壓迫的武將們還不敢有此反抗。但現在,既有孫途這個榜樣在前,又有朝廷的詔令可為依據,諸多本就懷恨在心的武將自然不會再甘心受辱甚至被殺,索性就帶兵殺進了那些衙門之中……
由此,一場兵禍消弭無形,孫途之前提倡的大宋將士當自強的說法也正式落到了實處。被壓制憋屈了百年的武將集團終於就在今日真正崛起,成為了一股無論在京城還是地方都能與文官一較長短的勢力,甚至現在還隱隱已蓋過了對方。
當這些消息陸續傳回到東京時,孫途也是一陣哈哈大笑:「好!他們總算還有些血性,不枉我給了他們這麼個機會。如今文官集團的勢力已被壓制到了最低點,也該進行下一步的計劃了!」
於是,進入四月後,一個更叫文官,及天下讀書人無法接受的詔令已頒布了下來,而且這一回的措辭要比之前更為嚴厲——從今年開始,朝中公文往來皆不再用駢文古文,而以口語作文,並,今後朝中取官,科舉文章也只考實務,不論詩文!
這一詔令下達,不啻於是一場劇烈的風暴在大宋境內刮過,幾乎把每一個讀書人都給震傻了。這算是什麼行徑,這不是直接就要斷了他們上進的青雲路嗎?
都說窮文富武,可其實真要落實到科舉之路上,窮人家的孩子其實也沒多少機會,真正能考中進士進入官場的,八成以上還是那些富家或是世家子弟。可以說這些出身更為高貴的書香子弟幾乎壟斷了整個官場,也壟斷了整個時代的話語權。
但孫途現在就是要從根上刨除掉他們的這一優勢。其實以如今大宋朝的富裕程度,尋常百姓人家的子弟多少也能讀些書,只是當他們想要更進一步時,卻發現會有一道大大的天塹出現在了自己面前——古文。
這種跨越數千年歷史,糅雜了無數典故、文化的文體可不是一個才能認得多少字的普通人所能弄明白的。可偏偏無論是所謂的經典還是詩文卻又是以它為基礎的,這就需要每一個有心向學的讀書人耗費十年,甚至幾十年的時間來先理解其中內容,然後才能有自己的見解。
這在孫途看來,分明就是劃分階級,把普通人摒棄在仕途之外的卑劣手段。所謂古文駢文,或許一開始時有其優越性,比如千年前紙張尚未發明或盛行時,這些極度壓縮內容的文字便能省下竹木等載體。但現在,大宋並不缺紙張,又何必非要繼續守著這些老古董呢?說到底,還是那些掌握了話語權的傢伙私心作祟,妄圖用這一手段守住自己的利益,好讓自己的子子孫孫都比別人更容易走上仕途這條捷徑。
既然已經註定了將和這股守舊的文人勢力勢不兩立,孫途自然要想盡一切辦法把他們的優勢徹底剷除掉。而這道從上而下摒棄古文駢文的詔令,就是他改變這一切的開端。
他當然知道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必然會在推行的過程中遭遇種種阻礙,甚至會有人不斷跳出來造反。但孫途無懼,已經把文武兩方勢力徹底分開的他,又怎還會怕他們做出什麼出格的動作來呢?
這是一場比以往任何一次的戰鬥都要艱難和漫長的苦戰,但孫途卻早已做好了準備。他有耐心,更有信心,將用幾年時間來與這些地方守舊的讀書人一戰,當把他們全部壓下之後,自己最後的那一步也就能踏出去了。
現在,箭矢已然離弦,新時代的大門也已徹底敞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