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 www.bixiale.cc,最快更新國勢 !
全文字無廣告
工業移植
「諸位,我可以解釋幾點理由,使得這項合作可以讓德國工業界挽回損失。一筆閣 www.yibige.cc
第一,中國是一個亟待完成工業化的國家,人口接近5億,差不多相當於歐洲人口總數的60%,但絕大多數工業品的人均產量只有歐洲的零頭,這是一個龐大而擁有豐富潛力的市場。在歐洲主要強國成為一片廢墟的當口,諸位還能去哪裡開闢一個這麼大規模的市場?而且還是免除關稅的——這些資產到中國後就將變成中國的民族企業,完全享受零關稅,既然德國的軍事失敗已不能避免,工商界是德國復興的唯一希望所在,在戰後各國經濟衰退、德國殖民地完全喪失而且還將失去傳統市場的情況下,諸位難道不珍惜這樣一個近乎對德國獨家開放的市場?表面上看,這些資產折價入股以後似乎是貶值了,但考慮中國的巨大潛力,將來可以分享的蛋糕也擴大了。某些時候,大蛋糕上的一小塊也會勝過小蛋糕上一大塊。
第二,其次,有沒有各位的合作,我們一樣能夠完成資產轉移的任務,難道沒有諸位的指揮與管理,這些設備或者資產就會陷入癱瘓?各位比我更清楚,德國戰敗以後有多少中高級軍官到中國任職——這個隊伍每天都在擴大,除職業軍官以外,我們還需要大量的大學教師、科學家、工程師、技師,但他們飛速縮水的積蓄以及少得可憐的薪水根本不足以維持一家每日三餐。在這樣一個絕望的時候,你們還會認為他們會拒絕為一個能夠提供體面生活的國家服務?真正維繫設備和資產運作的,我坦率地說,不是這間屋子裡的諸位,而是那些滿身油污,卻有豐富實踐和管理經驗的工程師和基層管理人員。這樣一個機會,完全是德國工商界擺脫可怕命運的契機。如果和諸位的談判破裂,我們在購買設備和資產以後,完全可以依靠這些中下階層來完成運作,了不起再從美國聘請一些管理者罷了,對我們而言,這樣做只是增加了麻煩,對諸位而言,卻是失去了整個世界。
第三,中國在大戰前與德國有著良好的關係,在戰爭中,中國的國民感情是傾向於德國的,甚至在德國失敗後,中國人民依然抱有對德國的同情,德國的知識階級、工商階層到中國後不會遭到仇恨的目光,這是雙方友好合作的必要基礎。 我已經不止一次地聽說貴國好幾位最頂尖的科學家拒絕英美的聘請,反而競相樂意為中國效力。戰爭雖然結束了,但協約國對德國的防範卻不會放鬆,英美等國為了防止德國東山再起,必定會限制德國在軍備研究領域的投入與設備更新,這些在德國本土做不到的事情,與中國卻可以輕易擺脫桎梏。就從科學技術的發展動態來看,當前正處於新一輪革命的前夜,德國的重工業特別是軍事相關工業只有兩條出路,一是拒絕與中國合作,德國慢慢喪失重工業領域的優勢,二是與中國合作,聯合研發,繼續保持技術優勢,當然會多一個中國分享。
諸位既然是德國工業界的中堅,自然能明白這些道理。」
這番話算得上是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了,當然這批資本家也不是笨蛋,各種威脅也是能感受到的。了不起中國人撇開了他們這批財閥寡頭單幹,工程師和技術人員還不是有的是,德國目前最不缺的就是勞動人口。
平心而論,夏海燕的話對這些工業界還是深有觸動的,雖然25-30%的折價入股比例少了點,但如果以此為契機能獲得一個5億人口的市場,似乎也算是一個不錯的前景。而且中國是一個資源豐富的國家,除了石油以外,幾乎所有資源都能夠自給自足,這在德國是不可想像的,這個環境對工業移植而言非常有利。中國市場,原本一直是英國獨占鰲頭,德國之所以發動世界大戰,本來就是要爭奪市場和殖民地。沒想到戰場上得不到的資源和市場,在戰敗後反而有了機會,這不啻於一個極大的諷刺。更何況,北方集團的提議十分誘人,除了明面上的股份低一點以外,所有經營管理技術控制權都還能掌握在德國人手裡,一想到這裡,老傢伙們就飛速盤算起來,如何以最小的代價在遠東開闢新的天地。
「至於各位需要付出的代價,北方集團認為主要包括三方面:
第一,在設備遷移之前,德方要負責做好相應的保護工作,妥善安排不能繼續工作而且也不能前往中國的工人,防止他們破壞資產與設備,畢竟中國只能吸納工程師和技師以及一小部分熟練工人,大部分工人是不可能遷移到中國的;
第二,在設備遷移之後,貴方技術人員要組織好安裝與調試,儘快恢復生產;
第三,在恢復生產後,所有原先採用的技術資料、工藝流程應該向中國方面公開,將有關專利轉移到中國企業名下——我們承諾,北方集團對掌握的專利與特有技術保密,絕不單方面對外轉讓,如果德國方面願意轉讓,有關中國境內的轉讓費兩家共同分享,比例具體協商,中國境外的轉讓費視同公司收益,按照股權比例操作。」
事實上,在趕赴德國之前,夏海燕、何峰等人已多次商議了德國工業資產購買與遷移的內容,對中國而言,買並不困難,英法急於弄錢,反正都是德國工業界的資產,占領軍是不太會計較轉讓費的。但這些資產和設備,拆遷是一個難度很大的工作,而運到遠東再組裝起來使之正常運作更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如果沒法復原,花大價錢只買到一堆破銅爛鐵,那就太不划算了。之所以給予德國人一些股份,絕不是可憐他們的遭遇,恰恰相反,正因為他們對資產的運作和控制還很有價值,才使得北方集團以股權分潤的方式實現雙方利益捆綁。畢竟,購買設備不是目的,讓設備發揮效用才是目的,除了依託德國,中國沒法進行這種快速的工業化——說到底還是底子太薄。
「至於具體的購買規模,當然不可能購買整個德國工業界,我們只會挑一部分我們感興趣的東西」夏海燕頓了一頓,「數字還在衡量,預計在70億華元略多,相當於10億英鎊左右。」
現在已沒有人再將這個數字換算成馬克了,馬克已是一個純粹笑話的數字了,每天睡醒之後,馬克的幣值都會相應貶低。雖然大戰中英鎊也經歷了較大的貶值,但10億英鎊的規模還是讓眾人倒吸一口冷氣。
「這70億華元,有30-40億由目前的北方集團籌集,中國政府將發行20億元的長期特別建設國債,面向全球發行,另外10億元,將會通過股票增發的形式將所購資產證券化。」夏海燕看了看眾人,「當然,具體的付款條件以及支付方式我們只能與協約國商量,這一點上我只能對各位表示抱歉。」
眾人竊竊私語,對這番計劃當然要再考慮考慮,同時很多人也懷疑,北方集團到底能不能拿出這麼一筆錢來。10億英鎊可不是小數字,差不多相當於英法所欠美國戰爭債務的20%了。
古斯塔夫?克虜伯緩緩說道:「如果中國方面能夠拿出誠意,並且為協約國所接受,我們克虜伯集團願意進行有關合作。無論是火炮還是裝甲鋼,克虜伯有著世界上最精良的設備與技術。」
「當然沒有問題,克虜伯的軍工產品也一直是中**方進口的重點。」夏海燕笑了笑,「克虜伯先生,您認為三天後我們進行雙邊會談可以麼?」
「如您所願,夫人,我非常樂意。」
在克虜伯表態後,幾家與軍工密切聯繫的企業集團都表達了合作的意願,至於與軍工關係不密切的企業,則表示要等待協約國提出來的條件——說到底他們還不相信的殘酷,他們還對英法抱有幻想,認為可以保全自己的企業。夏海燕在心裡冷笑了一下,會將德國打入十八層地獄的!
其實,外界對北方集團的財力還是低估了,他們最多只是通過證券交易所發布的上市公司公告、各主要工業產品的產量來預估北方集團的利潤,絕大多數人並不知道北方集團在資本和證券市場的收穫,因為這一切都是通過遼陽控股實現的。北方集團只是公開層面的資本架構,遼陽控股作為北方集團實際控制人,是通過一系列複雜的持股架構實現的,各類交叉持股、期權互換構成了龐大的北方體系,但遼陽控股的股權關係卻異常簡單,除了穿越組就是沈麒昌等寥寥幾人,從1914中日匯率大戰開始,遼陽控股便依託信息優勢和穿越優勢在資本市場上屢有斬獲,甚至獲得的收益一點都不亞於在實業市場上的收益。
!#